療程項目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(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)是一種台灣常見的皮膚病,因為其臨床症狀及分布區域與痤瘡(Acne)或細菌性毛囊炎(Bacterial Folliculitis)類似,因此常被誤診,如果使用一般治療痤瘡的治療方式不見改善,甚至有惡化情形產生,就必需考慮是此病。

 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的病因:

由黴菌(卵圓型皮屑芽胞菌﹝Pityrosporum Ovale﹞)引起的毛囊感染。

 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誘發因素:

  1. 出汗過多
  2. 氣候炎熱潮濕
  3. 免疫抑制
  4. 口服或長期外用皮質類固醇
  5. 局部或口服抗生素使用

 

皮屑芽孢菌好發部位及症狀:

  1. 在臉部的周圍(下頜骨、下巴、前額髮線及臉部兩側靠近耳前及腮幫子附近)、頸部、上背部、胸部及上臂常見。
  2. 可能會有搔癢的情形。
  3. 出現紅斑、脫屑、丘疹或膿皰症狀。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治療前(請自行放大觀看)

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治療後 (剩下色素沉澱)

本院所刊檔案照片皆必須經過當事人同意,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

皮屑芽孢菌好發環境:

熱帶地區或炎熱潮濕的氣候。

 

皮屑芽孢菌如何診斷:

以臨床診斷為主,如有痤瘡療效不佳的病史,或使用某些藥物後導致症狀產生或惡化,即可診斷。

本皮膚專科診所使用非侵入性的儀器-皮膚鏡檢查,皮膚鏡檢查有助於正確診斷皮屑芽孢菌毛囊炎。

 

皮屑芽孢菌如何治療:

  1. 必經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物進行治療至少四週。
  2. 可使用抗黴菌的清潔用品沐浴,例如:含2% Ketoconazole的洗髮精作為沐浴乳使用。

 

皮屑芽孢菌如何預防:

  1. 選擇透氣排汗及吸汗的衣物,避免潮溼及悶熱
  2. 流汗時立即將皮膚擦乾,避免悶熱及出油
  3. 洗澡後立即將身體擦乾,避免悶熱。
  4. 盡量待在冷氣房以減少出汗、出油、潮溼及悶熱,避免病情加重。
  5. 於治療期間,請依照醫囑使用藥物或藥膏,避免額外使用其他產品,如需使用請與醫師討論過後再使用,並請耐心治療。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Cohen, P. R., Erickson, C., & Calame, A. (2020). Malassezia (Pityrosporum) Folliculitis Incognito: Malessezia-associated Folliculitis Masked by Topical Corticosteroid Therapy. Cureus, 12(1), e6531. https://doi.org/10.7759/cureus.6531

 

 

最後更新日期:2022623